我国新一代海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在已完成2018年第6次西太平洋综合实地考察航次后,1月31日回到坐落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母港。我国科学家在本航次顺利确保升级了我国的西太平洋动态科学观测网,构建了多项重大突破。
据报,该航次的重大突破是首次构建了深海潜标大容量数据的北斗卫星动态传输。该项自律研发的技术成果解决了深海潜标载荷容积小、供电较少和数据量大等艰难,转变了以往倚赖国外通信卫星的历史,明显提升了深海数据动态传输的安全性、自主性和可靠性。航次的另一项重大突破是融合感应器耦合和水声通信技术,首次构建了深海6000米大水深数据的动态传输,在大洋上层构建了每100米一个温盐流数据的动态传输,在大洋中深层构建每500米一个温盐流数据的动态传输。
6000米深海数据北斗卫星动态通信潜标自布放以来早已安全性运营了1个多月,数据传送长时间。本航次历时74天,航程12000余海里,这是科学号首航以来离开了国内航程最久、时间最久的一个航次。
在积极开展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调查的同时,向东扩展首次在中太平洋变暖池冻舌交汇区展开了物理、生物和化学多学科牵头观测。观测网内的20套深海潜标、4套大型浮标共计千余件观测设备早已平稳提供倒数4年~5年的观测数据,大大创下我国观测网提供深海数据的最久时间记录。
本文关键词:我国,首次,华体会体育app,实现,深海,6000米,数据,北斗,卫星
本文来源:华体会体育-www.clqc169.com